6月5日下午,由歷史文化學院、紅山文化研究院、紅山文化研究基地聯合舉辦的“紅山講壇”第六講專題講座在線上開講。黑龍江大學和吉林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、文化部青年拔尖人才、黑龍江省“六個一批”青年人才、黑龍江省考古領軍人才梯隊后備帶頭人、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友騫博士應邀做了題為《從小南山到興隆洼:8200年前后的東北》的專題講座。我校歷史文化學院歷史學專業本科生、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碩士研究生,以及來自東北師范大學、黑龍江大學、吉林大學、遼寧大學、遼寧師范大學等數所高校歷史學和考古學專業的200余名師生共同聆聽了講座。講座由紅山文化研究院馬海玉副教授主持。
講座中,李友騫博士系統梳理了小南山遺址發掘的歷史以及重要發現,并從距今年代、文化特點、遺跡特征、遺物特點、玉器組合等方面對小南山遺址作了深入講解,他表示,小南山遺址的發現具有重要意義,出土玉器數量多、年代早,在東北地區十分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。同時,李博士通過對小南山遺址和興隆洼遺址的對比,對兩者年代上的早晚關系和文化交流互動給出了科學合理的解釋。講座后,李友騫博士和部分師生進行了線上互動,氣氛十分熱烈,取得了良好效果。
紅山文化研究院
2020年6月8日